青青青青青青久久久久久久_加勒比五月丁香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五月天_国内一区二区三免费视频_蝴蝶伊人久久中文娱乐网_久久久久久久97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_免费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_开心久久丁香六月婷婷大全

智慧農業相關政策匯總和解讀

    我國智慧農業的加速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加碼加持。自2014年以來,先后發布了十幾個農業改造的利好政策,在政策影響下,互聯網巨頭也紛紛加入到改造農業的大潮中,農村經濟搭上信息化快車,協同構建“互聯網+農業”的產業生態體系。本文匯總和解讀5大智慧農業利好政策,僅供學習與交流。

智慧農業相關政策匯總和解讀.jpg

    一、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
    發布時間:2015年7月4日
    國務院印發《意見》指出:到2025年,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協同化的“互聯網+”產業生態體系基本完善,“互聯網+”新經濟形態初步形成,“互聯網+”成為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
    1、發展標準化生產方式。推廣成熟可復制的農業物聯網應用模式。在基礎較好的領域和地區,普及基于環境感知、實時監測、自動控制的網絡化農業環境監測系統。在大宗農產品規模生產區域,構建天地一體的農業物聯網測控體系,實施智能節水灌溉、測土配方施肥。
    2、農機定位耕種等標準化作業。在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基地和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基地,推動飼料準確投放、疾病自動診斷、廢棄物自動回收等智能設備的應用普及和互聯互通。
    支持互聯網企業與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合作,綜合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建立農業信息監測體系,為災害預警、耕地質量監測、重大動植物疫情防控、市場波動預測、經營科學決策等提供服務。
    3、完善農副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充分利用現有互聯網資源,構建農副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務平臺,推進制度標準建設,建立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銜接機制。支持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利用互聯網技術,對生產經營過程進行精細化信息化管理,加快推動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二維碼、無線射頻識別等信息技術在生產加工和流通銷售各環節的推廣應用,強化上下游追溯體系對接和信息互通共享,不斷擴大追溯體系覆蓋面,實現農副產品“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可追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二、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7年發布以“三農”為主題的相關內容
    發布時間:2004-2020年
    連續十多年來,中央一號文件均有涉及到智慧農業的相關內容。如:2017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了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提到了加快科技研發,實施智慧農業工程,推進農業物聯網和農業裝備智能化;2018年一號文件的主旨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到了發展數字農業,推進物聯網實驗和遙感技術的應用。2019年的一號文件的一大則為加快突破農業關鍵核心技術:培育一批農業戰略科技創新力量,推動生物種業、重型農機、智慧農業、綠色投入品等領域自主創新。支持薄弱環節適用農機研發,促進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2020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應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
    三、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
    發布時間:2018年2月4日
    國務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部署。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意見》指出,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扶持小農戶發展生態農業、設施農業、體驗農業、定制農業,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間。改善小農戶生產設施條件,提升小農戶抗風險能力。同時,要推進我國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加強科研機構、設備制造企業聯合攻關,進一步提高大宗農作物機械國產化水平,加快研發經濟作物、養殖業、丘陵山區農林機械,發展農機裝備制造。優化農業從業者結構,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農業經營者隊伍。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實施智慧農業林業水利工程,推進物聯網試驗示范和遙感技術應用。
    四、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2年)
    發布時間:2019年2月18日
    1、加快提升農機裝備質量水平:推進我國農機裝備和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加快農機裝備和丘陵山區、果菜茶生產、畜禽水產養殖等農機裝備的生產研發,大力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提升漁業船舶裝備水平。到2022年創建500個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穩定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加強綠色新機具新技術示范推廣,推進智能農機與智慧農業協同發展,推動植保無人機、無人駕駛農機、農業機器人等新裝備在規模種養領域率先應用。推進丘陵山區開展農田“宜機化”改造。
    2、大力推廣綠色設施裝備和技術:推進設施農業工程、農機和農藝技術融合創新,積極推進農作物品種、栽培技術和機械裝備集成配套,加快發展綠色設施農業,推廣現代化集約型專用設施裝備。引入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加快農機裝備和農機作業智能化改造。加強老舊農業設施改造更新,推動農機排放標準升級,加快新能源機械使用,提升節地、節水、節能、節肥、節藥、抗風、抗雪能力。
    3、加快數字農業建設:完善重要農業資源數據庫和臺賬,形成耕地、草原、漁業等農業資源“數字底圖”。分品種有序推進農業大數據建設,科學調控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借力互聯網企業、涉農企業數據庫,充分依托已有設施,構建“農業云”管理服務公共平臺,提高農業行政管理和政務服務信息化水平。實施數字農業工程和“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鼓勵對農業生產進行數字化改造,加強農業遙感、大數據、物聯網應用,提升農業標準化水平,推進生產標準化、特征標識化、產品身份化,提升數字技術在農產品生產、質量監控、商貿物流領域的應用水平,實現農產品“種講良心、賣得稱心、買可放心、吃能安心”,力爭到2022年,農業主要品種全產業鏈數字化覆蓋率達到30%。
    五、農業農村部發布《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
    發布時間:2019年12月25日
    文件提出,到2025年,數字農業農村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有力支撐數字鄉村戰略實施。農業農村數據采集體系建立健全,天空地一體化觀測網絡、農業農村基礎數據資源體系、農業農村云平臺基本建成。數字技術與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融合,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轉型取得明顯進展,管理服務數字化水平明顯提升,農業數字經濟比重大幅提升,鄉村數字治理體系日趨完善。
    在加大政策支持方面,各地要加大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投入力度,探索政府購買服務、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貸款貼息等方式,吸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引導工商資本、金融資本投入數字農業農村建設。優先安排數字農業農村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用地,對符合條件的數字農業專用設備和農業物聯網設備按照相關規定享受補貼。推進農業農村領域“放管服”改革,優化管理服務流程,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積極支持和培育壯大農業農村數字產業化主體。
    我國發展智慧農業是傳統農業改造升級的現實需求,也是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目前,我國農業互聯網滲入率僅3%-5%,發展空間巨大。政府要通過推進政策,來為智慧農業的推廣和落地培育粉絲,要為智慧農業縱深發展提供條件。互聯網巨頭和涉農企業要利用自身的品牌營銷優勢,著力于推廣成熟可復制的智慧農業應用模式。未來,中國必將從農業大國走向農業強國。